x420imsport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x420imsport > 新闻动态 > 基辛格为何认为,最大赢家只有中国,而最大败者是苏联?

基辛格为何认为,最大赢家只有中国,而最大败者是苏联?

发布日期:2025-05-22 07:11    点击次数:123

朝鲜战争,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大多数人会说是中国或美国。然而,百岁基辛格却给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答案:苏联才是最大的输家!他认为,苏联错估了美国的决心,低估了中国的实力,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场战争如何改变了冷战格局?苏联究竟输在了哪里?让我们跟随基辛格的视角,重新审视这场被遗忘的冷战较量。

基辛格眼中的朝鲜战争:苏联输在哪儿?

基辛格,这位百岁老人,走了。他留下很多值得琢磨的东西,其中之一就是他对朝鲜战争的评价:最大的输家不是美国,而是苏联。这和我们通常认为苏联靠卖军火赚了一笔的印象完全不同。为什么基辛格,这个精明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会这么说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回到朝鲜战争爆发前的东北亚。那时的朝鲜半岛就像个火药桶,三八线两边,一边是美国撑腰的李承晚,一边是苏联支持的金日成。金日成一直想统一半岛,1949年到1950年间,他多次找斯大林和毛泽东,希望他们支持他动武。连统一后叫啥都想好了。

可那时候中国刚打完仗,百废待兴,不想再打。苏联虽然赢了二战,但也元气大伤,也不想和美国直接干起来。所以,中苏一开始都拒绝了金日成。

可是,国际局势瞬息万变。1950年初,美国公布了它在太平洋的防线计划,里面有日本、冲绳、菲律宾,唯独没提韩国。这让苏联觉得美国不重视韩国,不会插手朝鲜半岛的事。再加上当时美国在韩国就驻扎了三百来人,更让苏联坚定了这个想法。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1950年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这个条约虽然名义上是巩固中苏关系,但实际上苏联丢掉了不少在中国的好处,像旅顺口、大连海军基地和长春铁路的控制权都没了。

这些好处,最早是沙俄强迫清政府割让的,后来日俄战争输了,转给了日本。国民政府时期,为了让苏联出兵打日本,承认了外蒙古独立,又把这些好处还给了苏联。现在苏联丢了这些好处,心里肯定不舒服,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朝鲜半岛,想在那儿找个新的战略支点。

苏联一直想成为“四大洋国家”。以前,他们想通过阿富汗战争打通印度洋的出海口,结果失败了。他们从清政府手里抢来的海参崴,因为纬度高,一年好几个月都结冰,海军用不了。

现在丢了旅顺和大连这两个不冻港,朝鲜半岛上那些面向太平洋的好港口,就成了苏联眼里的“香饽饽”。

因为误判了美国的亚太战略,低估了美国在韩国的利益,斯大林改变了主意,开始大力支援朝鲜,支持金日成统一半岛。等金日成发动战争的时候,朝鲜军队已经有150辆苏制T-34坦克、600多门火炮和大约200架飞机,再加上中国之前给朝鲜的三个朝鲜族师,朝鲜军队已经相当强大了,为开战做好了准备。

朝鲜战争:新中国不得不打的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一开始,朝鲜人民军势如破竹,三天就打下了汉城,韩国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可是,苏联没想到的是,美国很快就组织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战局一下子就变了。

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溃不成军,不仅丢了之前占领的汉城等韩国城市,连朝鲜的大片土地也丢了。美军不仅越过了三八线,还一直打到中朝边境,还经常轰炸丹东,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面对朝鲜半岛的战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做的呢?

历史上,日本侵略中国,就是先占领朝鲜,再以此为跳板占领中国东北,最后侵略中国内地。如果朝鲜半岛被美国占领,中国东北的重工业基地就危险了。到时候,中国就得在东北部署大量军队,建立庞大的防御体系。这对刚打完仗,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更何况,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把新中国看成眼中钉,想除之而后快。所以,无论是为了社会主义邻国的友谊,还是为了中朝两国唇亡齿寒的现实考虑,抗美援朝都是中国不得不打的一仗。 最终,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用落后的武器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场胜利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大。首先,它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打败西方列强,彻底洗刷了百年来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耻辱,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世界各国开始重新看待中国,纷纷想和中国建交。1954年,英国正式和中国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1964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和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亚非拉国家也受到抗美援朝胜利的鼓舞,纷纷和中国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抗美援朝的胜利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和稳定的外部环境。新中国刚成立,国内百废待兴,急需和平稳定的环境发展经济和社会。抗美援朝的胜利有效地遏制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行为,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场战争加快了中国工业化和军队现代化的进程。苏联开始认真对待这个新兴的东方大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援助,大批苏联专家来中国帮助建设了一批大型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受了现代化战争的洗礼,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舍生忘死的战斗英雄,也推动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步伐。

基辛格的论断:苏联才是最大输家

那基辛格认为苏联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这就要从苏联的战略意图和最终结果来分析。苏联一开始是想通过朝鲜战争消耗美国的国力,让美国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亚太地区,减轻苏联在欧洲的压力。

可是,结果事与愿违,美国虽然在朝鲜战争中消耗了大量国力,但也加强了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在韩国建立了军事基地,驻韩美军从战前的300人增加到后来的2.9万人。这显然和苏联的初衷背道而驰。

苏联虽然通过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赚了一些钱,但这笔交易是以贷款的形式进行的,中国得还高额的债务和利息。而且,苏联提供的很多武器装备都是老旧型号,质量和性能都不好,这无疑加重了中国的负担。

虽然中国代表团多次去苏联谈判,希望苏联能提供更先进的武器装备,但苏联一直敷衍,这让中国很失望。

更重要的是,苏联在朝鲜战争中一直避免和美国直接对抗,采取了“苏联出武器,中国出军队”的策略。这样做虽然避免了和美国正面冲突,但也让苏联失去了在朝鲜半岛扩大影响力的机会。苏联飞行员虽然秘密参战,建立了“空中米格走廊”,但这只是有限的参与,并没有改变战争的整体走势。

总的来说,苏联在朝鲜战争中虽然得到了一些经济利益,但却失去了战略优势,它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实现。所以,基辛格认为苏联是朝鲜战争的最大输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朝鲜战争是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地区冲突,它不仅改变了朝鲜半岛的命运,也对冷战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也展现了大国博弈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基辛格的观点提醒我们,看待历史事件不能只看表面上的输赢,更要深入分析背后的战略意图和长远影响。



Powered by x420imsport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